【云新发布】涉及救助、养老、就业、社会保障!这场发布会,信息量很大
10月15日,云南省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·夯实民生基础增进民生福祉专场在云南海埂会堂举行,省民政厅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有关负责人对“十四五”期间云南夯实民生基础,增进民生福祉有关情况作介绍。
民生兜底保障网持续织密
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健全。累计投入救助补助资金639.76亿元,年平均保障360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,实施临时救助230万人次。2025年7月起,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达744元/人・月、6720元/人・年;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达968元/人・月。125.83万名脱贫人口、48.56万名防返贫监测对象被纳入保障范围,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。
残疾人福利服务水平显著提升。建立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,全面推行“主动服务”“跨省通办”“全程网办”,新增办理残疾人两项补贴44.57万人,累计发放补贴资金30.39亿元,惠及79万名残疾人。实施“精康融合”行动服务20万人次,“义肢助残”项目服务1.74万人次,青少年足脊残疾防治项目服务9937人次。
儿童福利保障不断完善。2.5万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被纳入保障范围,2021—2025学年资助相关儿童助学6084人次。针对留守儿童,健全动态管理机制,录入系统留守儿童29.2万名、流动儿童47.2万名;建强基层儿童工作队伍,配备1515名儿童督导员、1.5万余名儿童主任;开展多项专项关爱活动,启动“云尚有福・七彩童年”项目投入974万元强化帮扶。
老龄事业与养老服务协同推进
构建全方位老龄工作格局。健全14项老龄工作制度,完善社区养老设施,开展智慧助老、权益维护等服务,63万名老年志愿者累计服务超520万人次,旅居养老床位达1.8万张。
养老服务多元发展。截至2024年底实现县级失能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全覆盖,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71.4%;建成1013个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、760个“老年幸福食堂”,完成6.9万户适老化改造,医养结合机构达150家。建立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等制度,累计培训养老领域人才15万人次。已建设760个“老年幸福食堂及助餐点”实现县级全覆盖。
就业增收工作扎实推进
就业形势总体稳定。“十四五”期间每年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以上,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0万人以上;2025年上半年居民工资性收入8144元,同比增长3.3%,占人均可支配收入54.1%。
多举措促就业成效显著。强化政策支撑,出台系列稳就业政策,累计投入就业补助资金169.58亿元。推动区域就业发展,农村劳动力县域内就业855.94万人,同比增加14.6万人。聚焦产业与企业帮扶,累计为企业减负152.94亿元,建成7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园吸纳就业21.04万人。突出重点群体保障,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行动,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14.93万人,培育234个劳务品牌带动就业507万人,建成2424个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21.1万人。推动返乡创业,实施“创业云南”行动,建设248个创业载体,发放贷款558.45亿元扶持28.21万人创业,农村劳动力创业277万人。提升技能水平,实施技能云南行动等,推行项目化培训模式,2025年开展培训146.2万人次。建强服务平台,建成106个就业“幸福里”社区、207个零工市场等,就业信息平台汇聚3018万条数据。做实兜底保障,开发46.4万个乡村公益性岗位,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26.64万人。
社会、劳动保障不断完善
统筹层次持续提升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接轨全国统筹,失业保险、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,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州市级管理。覆盖范围持续扩大,截至2025年9月,养老、失业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3454.31万人、384.55万人、626.88万人,较“十三五”末分别增加302.79万人、77.16万人、128.07万人。待遇水平稳步提高,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、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标准较“十三五”末分别增长21.5%、51%,失业保险金月标准达1953元,工伤职工月人均伤残津贴达3930元。
深化源头治理。创建173个“无欠薪企业、项目部”,实现电子劳动合同全覆盖,创新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“红黄绿”管理,设立2252个农民工工资纠纷调处工作站,化解1249个纠纷。加强监察执法,畅通维权渠道,开展多项专项整治行动。提升争议处理效能,建立3424个基层调解组织,探索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模式,仲裁结案率、调解成功率保持全国较高水平。
开屏新闻记者 邓莎莎 摄影报道
一审 何晓宇
责任编辑 罗秋旭
责任校对 猫恩泊
主编 林舒佳
终审 编委 李荣